長平之戰中,趙括被圍了兩個月,趙王為什麼不出兵救他

時間 2022-02-06 12:36:44

1樓:照見古今

趙王當然知道這場戰役的重要性,至於為何不出兵救他,則是因為趙王當時已無能為力,趙國能夠派上戰場的軍隊,已經悉數去了長平前線。所以說,趙王就是眼睜睜地看著趙國的軍隊失敗的,而且完全沒有一點辦法來阻止這場失敗。

這次秦趙大戰,可謂空前,即便後世,也極罕見,當時無論秦國還是趙國,可都是把自己的國運給賭進去了的,任誰一方失敗,都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而且開戰之初,兩國都沒有必勝之算,哪怕秦國明面上實力佔優,又有白起這樣的名將,想要得勝,也是困難之極,因為當時秦軍面對的,是戰國七雄之中,軍事上堪比秦國的對手。

冷兵器時代,拼的就是軍力和物資,秦國只是在物資方面佔優,它的幅員更遼闊,而且新近占有巴蜀糧倉。可單純就軍事方面來說,秦趙是伯仲之間的,自胡服騎射以來,趙國的軍事實力就一直處於戰國諸雄前列,哪怕面對秦國的虎狼之師,也絲毫不遜色。事實上,長平之後,趙國還能夠多次打敗秦國,可見其軍事實力之強。

正因為兩國旗鼓相當,趙王才不得不把趙國所有可以動用的兵力,都投到長平戰場上去,甚至連沒有成年的男性都動員去了前線。據史料記載,當初白起本是想把四十萬趙軍悉數坑殺的,可是最後卻放掉了兩百多人,因為他們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白起固然殺人不眨眼,然而看到這些孩子,卻仍是下不去手。從這些少年兵團的存在,就可以看出趙王當時的窘境,所以他不是不知道長平之戰的重要性,也不是不想救趙括,而是實在無能為力了。

2樓:lay璐

長平之戰,趙王之所以沒有派兵救他,並不是因為拉不起兵,那個時候秦王當時也是面臨著趙王一樣的境地,但是一咬牙一狠心拉起自己國家的民兵直接衝了上去,趙王知道重要性,但是他不果斷。

3樓:大愛小情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的戰略決戰,趙國但凡能上戰場的軍隊,幾乎都已經派出去了。趙括被圍,趙王也是有心無力,派不出救兵了。

4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並不是因為趙王不出兵救他,他也是無能為力啊,趙國能夠派得上戰場的人,已經都去了長平前線,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趙國的軍隊死在戰場上。

5樓:虎侃歷史

趙國已經沒有援軍了,即使有也是老弱病殘,另外即使派兵也救不回來趙括。

6樓:梔梔推文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趙國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了,當時廉頗帶領20萬大軍到了前線,之後趙括又帶走25萬人,這已經是趙國全部兵力了。

7樓:支依

趙括太無能了,手握40萬精銳大軍不會突圍?

8樓:夕陽的刻痕

趙括紙上談兵,他自己覺得自己非常厲害,趙王如果是明君怎麼可能啟用趙括?

9樓:匿名使用者

趙王應該打**給小編,讓小編去救趙括。小編一張嘴能抵40萬大軍!

10樓:雷子說歷史

其實趙括是悲哀的,之前苦讀軍書,沒想到第一次上戰場就是這樣重要的場景。更是悲哀的就是,他面臨的地方將領就是身為」戰國四大名將」的白起,後世也有人認為,就算趙國沒有臨時換將,依舊選擇廉頗鎮守前線依舊不能改寫趙國戰敗的歷史。所以趙括只是在給整個趙國背鍋罷了,背上了永遠也洗不掉的紙上談兵。

根據記載,白起並沒有殺光長平之戰中的所有趙軍,因為有兩百多個趙人此時還是十幾歲的小孩。可見趙國這時真的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然也不會將還未成年的孩子派上戰場。所有在趙括被圍之後,趙王確實是沒有兵力去救援趙括了。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被圍了兩個月,怎麼沒有人來救他?

11樓:懟懟史實

周赧王五十五年,秦趙兩國在長平了一場大戰。

雙方對峙期間,趙孝成王求勝心切,要求主帥廉頗主動出擊,可廉頗老成持重,堅持以防禦為主,於是趙孝成王棄用廉頗,改任年輕的將領趙括為主帥。

趙括掌兵後,立刻對秦軍一場全面大進攻,哪知此舉正中秦軍下懷,秦將白起用計將趙軍團團圍住,又截斷了趙軍糧道。

趙括堅守兩月後,內無糧草,外無援軍,不得不被迫突圍,結果趙括戰死沙場,趙軍全軍覆沒,趙國從此元氣大傷,再也不是強秦的對手了。

掩卷長思,既然此戰的意義對趙國如此重大,那麼當趙括被圍困時,趙王為何不派援軍救他呢?

一,內無援軍趙王沒有派出援軍的第乙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趙國已然沒有多餘的援軍了。

據《史記》記載,原本前線就有廉頗帶領的20萬大軍,後來趙括又帶了25萬人去,這樣龐大的兵力,幾乎就是趙國的全部家當了。

這也是為什麼長平戰敗後,趙國的邯鄲保衛戰會打得那麼艱難,一度只能用老人和孩子來參戰。

而且,當時趙國還需要用國內少得可憐的兵馬來抵禦北方強大的匈奴。趙孝成王就算有心相救趙括,也實在是抽不出人馬了。

二,外無助力如果說趙國不出兵是因為無兵可出, 那麼,那些與趙國合縱的友好國家為什麼也不出手呢?

要知道,若是趙國一蹶不振,那麼剩下的國家就更加不是強秦的對手了。

其實,並非趙孝成王不想去求援,而是這些友好國家一開始就讓趙孝成王得罪光了。

早在趙國滅了中山與燕國接壤後,燕國和趙國的關係就一直磕磕絆絆。

對於燕國來說,趙國要是因為長平之戰變得弱小,等於自家門口少了乙個強大的威脅,所以燕國對此樂觀其成,壓根沒想過幫趙國的忙。

剩下的國家中,南韓已經被秦國打怕了,不敢出手。

魏國和楚國雖然有實力,但是由於趙孝成王一開始派人跟秦國議和,雖然此事最終沒有成功但卻被秦國拿出來大肆宣傳。

結果,魏楚兩國認為趙國和秦國唱雙簧,目的是圖謀自己的國家,於是魏楚也統統不肯救趙。

友好國家紛紛不肯出手後,趙國不得不把最後的希望放在齊國身上。可惜,當趙國的使者風塵僕僕的來到齊國後,齊國國君卻記恨當年五國伐齊的事情,不願幫助趙國。

結果,就出現了五國不幫,趙國僅憑一己之力奮力抗秦的一幕。

三,敵情不明雖然趙國外無盟友,內無兵馬,但秦國依然盡了最大的努力封鎖前線的訊息,這也導致了趙國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不敢貿然出兵。

據《史記》記載秦王聽說趙軍的糧道斷絕後,把河內郡百姓的爵位都提公升一級,然後15歲以上的青年全部派去長平,以此來阻止趙國的援軍。

在秦國幾乎傾全國之力的封鎖下,趙國很難及時了解到前線的真實情況。緊接著秦國故意散播謠言,聲稱趙括已投降,使趙國一時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對於趙國來說,國內的兵力本來就有限,如果趙括真的已經放棄抵抗了,那麼就算派遣援軍也於事無補,甚至可能帶來更大的**。

同時,秦軍組織的封鎖線也並非短期內可以攻克的,而趙國援軍兵力又有限,這使趙國更傾向於用有限的兵力加強防守,以防止秦軍乘勝追擊對趙國造成新的傷害。

由此看來,並非是趙王不肯救趙括大軍,而是一場戰役的成敗並非單獨的乙個人所能操控。趙國只好隨著這場國運之戰,悲傷而無奈的走入了既定的歷史結局中。

12樓:bat誰主沉浮

當時的趙括率領的已經是趙國最精銳的軍隊,而且是全部能出動的軍隊,其他國家也作壁上觀,因此沒人救他。

13樓:小夢侃文化

因為趙王安逸享樂,不管他們死活,其次,趙國盟友都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願和強大秦國交戰

14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當時趙國並沒有很強的實力,並且當時趙國的軍隊已經被全部瓦解,所以說沒有辦法救援。

趙括長平之戰到底是怎麼輸的,長平之戰趙括是怎麼死的?

這場戰爭的失敗,其實是因為自身的實力比較弱,而且各種資源並沒有運輸到位,才導致了這場戰鬥的失敗,其實戰術也是出現了失誤。趙括長平之戰輸的原因是當時的將領不會在現實當中去打仗,只會在書中講一講。長平之戰是這樣輸掉的,長平之戰,趙惠文王任用,紙上談兵的趙括,趙括本人,他從來沒有帶兵打仗,沒有實際經驗,秦...

長平之戰中,秦軍60萬對陣趙軍45萬。趙括中計被射殺,導致兵敗

趙軍 40萬是包括長平之戰前中期廉頗對陣王齕時算起的。趙軍長平之戰投入總兵力45w,可以說是秦國趙國都明白長平之戰的重要性,所以兩國都是傾全國之力爆兵。第一階段 前262年,南韓野王被秦軍攻破,韓被秦用了15年的時間截為兩斷。上黨太守馮亭使用陽謀 禍水東引 將韓北部領土上黨郡送給趙國。因為上黨的地理...

為什麼說在長平之戰中,趙括只是個背鍋俠

趙括他自己知道趙軍如果主動出擊絕對不是秦軍的對手,但是趙王逼迫他必須出兵,不然也只會落得廉頗那樣的下場,說到底趙括是給趙王背了一口大黑鍋,另外此時國內糧食短缺,已經無法繼續支援對抗了,必須要與秦一決勝負,說到底趙括之敗,非個人之錯,是君主與國力的不如。長平之戰是決定戰國走向的關鍵性一戰,勝者將有機會...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不用趙括替換廉頗會怎樣

很顯然依然打不過。原因有4點,第1點是趙國的國力比不上秦國,第2點趙國的兵力也比不上秦國第3點趙國的後勤保障也比不上秦國。第4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趙國和秦國面對這場戰爭的意志完全不同。首先第1點,雖然趙國之前經歷了胡服騎射改革,但是整體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還是落後於秦國的。因為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獎...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不換趙括,廉頗將軍能守得住嗎

本土作戰20萬對40萬明顯秦國更耗不起。秦若攻得下,用得著反間計麼?廉頗不去,白起不出!問題不在於守不守得住,而在於後勤和經濟能力。若一直僵持則秦贏,因為秦經濟條件好。如果趙的盟友或趙分兵截住秦糧道,則趙贏。我認為還是守不住,因為趙國在與秦國僵持的時間中,國力已經消耗殆盡了,堅守不了多久了,一旦斷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