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長城一向是防範游牧民族南進的屏障,但康熙帝認為長城已失去防禦功能,決定此後不再維修

時間 2022-08-27 06:56:47

1樓:肆海為鄉

原因是多方面的,abcd都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地緣政治方面,在過去中原王朝修長城是為了防匈奴、防突厥、防蒙古,但是在清康熙年間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都已經納入中國的版圖了,中國北方的大敵已不再是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而是雄踞東歐、北亞的俄羅斯。長城據俄羅斯國太遠,修長城不但對防止俄羅斯南下入侵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且還會將蒙古孤立與長城之外,不利於國家的團結。與其在長城設防,不如在喀爾喀蒙古草原設防。

引用康熙帝的原話:「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成。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

」二是軍事**方面,此時已逐漸由冷兵器時代向暖兵器時代過度了,隨著火炮的殺傷力越來越大,長城的防禦功能也就變得越來越弱了。與其從國家財政中撥大量銀款去修長城,不如把財力用於維護社會安定、國家統一和發展**裝備等方面。

2樓:夏夜漫天星

最佳答案我感覺應該是d

主要的原因,還是長城的作用在清初明未,就已經基本上沒用了。

到了熱兵器時代,長城的作用就下降了---磚頭擋不住火炮。

清朝不修長城的另乙個重要理由,我想與清朝本身的**有關,長城的本意,就是抵擋北方民族,而清朝時,最強大的北方民族,就是清朝自已,既然這樣,那修它還有什麼用?有人會說還有蒙古,蒙古各部在清朝時已經式微,康熙皇帝想必是很明白這一點的,所以康熙皇帝想盡一切辦法,讓蒙古族保持分崩離析的狀態,除了遠在新韁以西的葛爾丹部還算得上是乙個強大的部落之外,其他的部落擁兵不過數萬而已,根本沒有抵抗清朝的實力,所以分而制之,就成了清朝對內外蒙各部的基本政策。

不修長城的第三個理由,費資太巨,當時清朝歲餘不過500萬兩**,修好長城需要20年時間和2億兩**。如果折合成現在的等值計算的話,大約是17萬億至20萬億左右,即國家年歲入三至五倍。

3樓:匿名使用者

a了,看電視《康熙王朝》裡有,大概意思就是這個~

4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都不對,去看看張廷玉寫的關於長城的詩

關於古代長城的走向與其作用的質疑,高手請進。

長城的特點是什麼?

5樓:美穗建材

長城的建築特徵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西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公尺厚、5公尺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儲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遊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乙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型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6樓:匿名使用者

建築構造 長城作為防禦工程,主要由關隘、城牆、烽火台3部分組成。

關隘 關隘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駐兵據點,位置多選擇在出入長城的咽喉要道上。整個關隘構造,一般由關口的方形或多邊形城牆、城門、城門樓、甕城組成。有的還有羅城和護城河。

①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工程,特別堅固,內外簷牆多用巨磚、條石等包砌,內填黃土、碎石,高度一般在10公尺左右。頂寬4~5公尺,還有上、下城牆的馬道和梯道。

在城牆的外簷上築有供鎡望 和射擊的垛口,在內簷牆上築有高約1公尺多的宇牆(或叫女牆),以保護人馬不至於從牆頂跌落。②城門。是平時進出關口的通道,戰時是反擊敵人的出口。

門洞內裝有巨大雙扇木門,門內側裝有門閂及鎖環。③城門樓。城門上方均築有城門樓,它是戰鬥的觀察所和指揮所,

也是戰鬥據點。城門樓多為一層、二層或三層的木結構及磚木結構的建築物

長城在中國歷史上的真實作用有多大

7樓:亂世寶貝

長城建於秦始黃時期 是我國巨集偉建築之一

中華人民的心血與汗水

它的建立為了抵禦北方名族的侵略 鞏固國家政權但是 當時秦統治殘酷 人民困苦不堪 長城使賦役繁重不過 究詰下來 建長城還是利大於弊

8樓:噗嗤小宇

在秦朝起到了抵禦匈奴的侵略的作用

長城是一道屏障,這裡的「屏障」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長城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古往今來,褒貶不一,百家爭鳴。但長城的存在

內是一種「軍事的防禦工容程」,從來也沒人否認過。

長城是國家安定與和平的保障,這是它本身在歷史上所發揮的功能和所起到的作用決定的。

乙個國家如果沒有穩固堅強的國防,敵方隨時侵擾掠奪家園都沒有安定可言,更無法言及政治、經濟、繁榮和文化的發展。

也曾經有人認為中國長城是「閉關鎖國」限制發展的產物,但事實上,長城既非鎖國閉關也未限制國家和民族的發展。

它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有效防衛和彈性防禦。它的功能類似古代城市的城垣或家庭圍牆,它既不能關住城中或家中的人,也不限制他們外出工作和發展,只是起到保護的作用而已。 還有人認為長城是漢族壓迫少數民族的產物,這一說法不成立的最有利佐證便是在西元前2世紀,漢武帝所修築的河西長城,在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和對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巍峨綿延的長城、烽燧,堅固城防、完整的防衛體系,只令入侵者生畏,而對受保護者是極大的安慰,長城在歷史上作為安定與和平的保障,赫赫豐功,永垂青史!

10樓:一定手留余香

①某一樣物體像屏風那樣遮擋著,護衛乙個需要保護的東西:部隊利用這一片天然屏障休整一周。

②遮擋:燕山、西山屏障北京。例句: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11樓:我的監管

它的基本意思是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屏障在這裡的意思是保護,阻擋的意思。

12樓:就好好過

就是像古代的屏風一樣把兩邊隔開,在這裡就是指把中原地區和北方游牧民族隔離開來

13樓:匿名使用者

城牆以內是關內,城牆以外屬於關外,當時修建長城是為了預防關外的入侵者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屏障,遮擋,保護不受侵犯的意思。長城是一道屏障,表示防禦,抵禦外來侵犯的意思,起到保護的作用。

15樓:薔薇朵朵

表示防禦抵禦外來侵犯的意思。

16樓:孤山獨行

長城修建是用來抵禦外侵。

17樓:匿名使用者

壁壘,乙個高牆難以入侵,儘管敵方可能有過牆梯但是可以有效的增加入侵的時間和難度,守城的士兵弓箭手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反應。

zhunquehuida 為什麼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康熙皇帝評價長城的話題的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太皇太后,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42位太皇太后,分別是誰呀?

太皇太后有 1 漢文帝皇后竇氏 2 漢昭帝皇后上官氏 3 漢元帝皇后王政君 4 漢和帝皇后鄧綏 和熹皇后。5 晉簡文帝宮人李陵容 出身微賤。孝武帝時相繼尊為淑妃 貴人 夫人 皇太妃,直到 崇訓宮 皇太后。安帝時尊為太皇太后。6 南朝宋蕭文壽 孝懿皇后。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之父孝穆帝劉翹的繼室。生長沙...

中國歷史上最後太后是誰,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太后是誰?

隆裕太后,下懿旨1912年2月12日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頒布退位詔書 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太后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太后是宣太后。宣太后本名姓羋,原本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後來被秦惠文王看中並且帶回秦國成為秦惠文王的妃子,被封為八子,因此也被叫做羋八子。在歷史上太后這個成為就是從她這裡開始的,在宋代...

中國歷史上最後攝政王是誰,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攝政王是誰

中國歷史上的第乙個皇帝是秦始皇嬴政 最後乙個皇帝是宣統帝溥儀秦始皇 前259年 前210年 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他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 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開始 親理朝政 除掉呂不韋 嫪毐等人,重用李斯 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

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有幾位,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幾個女皇帝?她們都是那個朝代的?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幾位女皇帝呢?上古帝王,三皇之一的女媧,也是一位女皇帝.另外乙個,就是大家熟悉的武則天了.武則天是唯一的乙個中國女皇帝 只有武則天,但執政的太后卻有好多位,著名的有慈禧太后 呂后等 有許多垂簾聽政的太后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幾個女皇帝?她們都是那個朝代的?共有三個,分別是北魏殤帝,文佳皇...

中國歷史上最專一的皇帝是誰,中國歷史上最痴情的皇帝是誰?

明朝朱佑樘,只有乙個后妃。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裡,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舊倫理道德體制允許,並受國家法律保護。一般講,身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宮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晉武帝之流,其後宮佳麗數量足可組建乙個整編師。即使差到像光緒一樣慘,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謂一夫一妻似乎永遠跟皇帝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