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局面

時間 2022-10-24 18:01:42

1樓:connor好

戰國時期,由於政治主張和哲學看法的不同,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宣揚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條件是:①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②私學的興起和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批有知識、有才幹和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思想家;③激烈的社會大變革和階級關係變動,促成了各種政治主張的產生和不同哲學派別的形成;④諸侯爭霸的政治局面和尚未建立統一的觀念形態的思想局面,為諸子百家思想的傳播提供了乙個寬鬆的良好社會環境。

總之,「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是經濟基礎的大變革在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必然反映。 這個時期,社會結構急遽變化,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兼併戰爭接連不斷,文化思想空前活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現於這個時代,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

這個時期,乙個重要的現象,就是知識分子—「士」階層的出現和活躍。 「士」階層是如何產生的呢?西周之時,學校都是官府的。

《周禮》明確規定,「古者學在官府」。那時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學校的老師。章學誠先生說:

「三代盛時,天廠之學.無不以吏為師,《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學備矣」。

說的就是「學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著學校,學必須以官吏為老師,各種各樣的學問,都要向官府有關主管的官吏學習。比如,要學習法律,《周禮·地官》記載「受法於司徒」。

即向司徒之官學習法律。但是,並非任何人都可以進學校學習,只有王公貴族的子弟才有資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識的。

周平王東遷,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形勢。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諸侯國,有的則流落民間。「學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辦學蓬勃興起,入學條件西周時大力改變,像孔子所辦的私學提倡「有教無類」,教育的物件不分貴賤等級,只要學生送給他「束俯」(一串臘肉)作為學費,就可以了。

這樣便大大擴大了受教育者的範圍,因而有學問的人多了起來。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士」。「士」的成分很複雜。

他們分屬各個階級。「士」可以經人推薦而擔任官職。很多有經濟基礎的人棄農為士,而私人辦學的發達,提供了這一條件。

「士」階層的活躍,和當時社會的「養士」之風的盛行,有密切的關係。春秋時代已經開始「養士」,而戰國時期更為盛行。各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自己的實力外,為了逐鹿中原,統一中國,十分需要借重土的力量,因此紛紛「養士」,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

如春秋晚期,齊國的田常,早在齊景公時就施惠於「士」。每殺—頭牛,僅取「一豆(四公升)肉」,其餘的都用來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僅取「二制」,即兩匹布帛,其餘的分給「士」做衣服穿。

又如戰國初期的魏文侯草賢禮士,他周圍有一大批知識分子。戰國中期.齊威王、宣王之時,在都城臨淄西門外設謖下學宮,招探天下文人學士,在那裡講學和著書立說.

議論朝政。後來的「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他們「養士」多達幾千人。戰國後期秦國的呂不韋,也有「食客三千「,多為有一技之長者,「士」中許多優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為卿相,如商鞅、吳起等,學術活動也受到鼓勵和資助。

此外,當時諸侯各國致力於富國強兵,對學術研究採取寬鬆的政策也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對「士」往往都採取寬容的政策,允許學術自由。這就為「士」著書立說、發表個人的意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大大促進了戰國時期的思想解放

2樓:愛是錯怪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舊的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舊的禮制規範已經被大破,社會出現動亂局局面,面對這種現象,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3樓:貞觀之風

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一、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諸侯紛爭。各諸侯國為了在爭鬥中取得霸主地位,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

二、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發展,人們從繁重生產中解脫出來,有時間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

三、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科學文化活動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促進思想萌發。

四、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促進了民間思想的啟蒙。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舊的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舊的禮制規範已經被大破,社會出現動亂局局面,面對這種現象,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5樓:析夢安邱軒

希望對你有幫助:

(1)歸根結底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當時新舊社會制度交替變革是思想界動盪活躍的根本原因。面對時代的變革,許多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學說,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2)由於當時社會處於劇變及戰爭動盪的局面,不可能有統一的政治力量來鉗制思想爭鳴,這是百家爭鳴出現的乙個重要條件。

(3)戰國時代「士」階層空前活躍,各國統治者對士的重視及對學術思想活動的贊助也是乙個重要原因。列國紛爭的政治局面客觀上有利於百家並存。

(4)教育的興起和學術中心的形成是百家爭鳴中社會變革、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與階級關係變動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6樓:柯筠醜蘊

中國歷史上,西周以前學在官府,東周以後,學逐步走向民間。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奴隸制度解體,奴隸主貴族獨佔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諸侯爭霸,各國開放政權以延攬人才,又因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難,社會發生劇變。

這一時期有思想的知識分子,面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和思想。個人利害與國家之間的利害互動運用,相互影響,標新立異。各種學說,思想紛紛出現。

所謂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爭鳴。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儒家、道家、陰陽學說、法家、墨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學派紛呈,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中國術語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或者「百家爭鳴」時期。司馬遷《史記》引述了司馬談對學術流派的見解,他把先秦以來的學派總歸納為六家,即:

陰陽學說、儒家學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班固在《漢書》中則把先秦以來的學派歸納為十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家。

7樓:示思嬡練蓉

而自然吸引人才成為了關鍵,然後各種學派開始八仙過海,也是最壞的時代,交流的非常激烈。

各個國家,譬如秦國吧,宰相都很著名。

齊國的稷下學社之類的地方,孔子孟子什麼的聖人參加過,各顯神通了,東周勢弱,而周國當時的體制是分封制,商鞅韓非子之流便露出頭角來了。

還有乙個很大的因素,當時的局面出入其他國家比現在還要方便,諸侯都想要成為取代周國之後的霸主,勢必圍繞這個將要爭鬥,裡面蘊藏著一大批的其他學派人物,思想的劇烈碰撞,攪亂著一方天地,也就照成了諸侯並起的局面,之後便是禮樂崩壞的時期了,李斯,都是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

而蘇秦,張儀這樣的縱橫家也在渾水摸魚,所以說春秋戰國時期是最好的時代。

個人很喜歡這個時代,鄒衍之流,蘇秦張儀之流因為當時那個情形,商鞅,范雎,言行都不需要忌諱什麼,而且大多數君主都很愛才,做了什麼肆意的事他們都不放在心上,基本上沒有什麼安檢什麼的,出境了就出境了,而且讀書人是有特權的

8樓:翦山雁泥淑

1,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競相稱霸,各國都需要人才,這就促成了人才輩出的局面。這裡所謂「人才」,主要就是指「士」。

2,是對社會問題進行理論學術研究與交流。當時還沒有形成對文化的管制,從而造成了言論非常自由的社會環境。

3,是施教授徒,傳播文化的結果。

諸子百家:原指先秦時期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個派別,後用來對先秦至漢初各種流派的總稱。

諸子百家來自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9樓:華芙頻癸

春秋戰國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至於怎麼變革網頁裡有,這給百家爭鳴提供了動力,各種基礎在中學歷史課本中講的很詳細,我主要說我的看法夏商周雖有社會體系卻沒有健全的思想文化體系,這些體系有利於統制者控制大眾,戰國時各國君需要思想統制工具,有需比有供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10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盛,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猛烈衝擊。在各國競相改革的風潮中,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四處遊說、講學,極大地開闊了視野,促使了他們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地探索。

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湧現出一批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形成了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

這一時期,士大夫階層開始崛起,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就是士大夫走上政治舞台的充分體現。這一階層,為了爭奪權力、擴大影響,思想特別開明,熱衷招納人才,由此出現了「養士」的熱潮,這些賓客中,不乏優秀人才,給士大夫階層提供了相當大的助力。

百家爭鳴出現的前提

1.政治因素

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鬥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乙個寬鬆的學術氛圍。

2.經濟因素

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有某些人成為有閒階層,有時間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

3.科技因素

科學技術取得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這些科技成果標誌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4.文化因素

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其結果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這種歷史現象被稱為「文化下移」),致使「私學勃興」。

5.學術自由因素

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都有什麼,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包含哪些家?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陰陽家,家,雜家,農家等。一 儒家 代表人物有孔子 荀子 孟子。代表作有 孔子 孟子 荀子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主張 有教無類 禮樂 仁義 等,在人的教養上很是重視,在政治上儒家還主張 以德服人 二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 莊子。代表作有 道德經 ...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概括起來是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鬥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乙個寬鬆的學術氛圍。其二,經濟因素。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有某...

混亂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學派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思想流派發展最為鼎盛的乙個時期,社會生產力也在不斷變化,可以說這個時期是我國古代後來的文化經濟發展的基礎。在思想方面,春秋戰國時期的很多思想甚至影響到了後世幾千年,比如孔孟思想。後來的科舉考試內容多半也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發源的,四書五經中有不少學術思想都是來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而春...

戰國時期 為什麼秦國能統一六國,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為啥能統一六國?

秦國的強大,原因有四點 1 政治優勢。秦國由於在烽火戲諸侯中,傻傻的仍然派兵救援周國,得到了周朝的信任,被授予了討伐西戎的權利。而秦國就真的認認真真的幹起了這件不靠譜的事情。經過多年努力,秦國最終打敗了西戎。這兩件事,使得秦國當時的政治形象極佳。還有乙個關鍵因素,就是春秋時期,諸侯國的軍隊數量是受到...

春秋戰國時期,戰火紛飛,殺不斷,同時社會出現大變革,生產力水平提高,湧現出一大批思想家 改革家。你如何評

生物學上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國家也是如此。大國兼併小國,大國與大國爭鋒。歸根結底,就是國家實力的競爭。所以,春秋時期,發展是諸侯國的主題。諸侯們都想自己的國家可以引領群雄,獨霸天下。為了增強本國國立,他們嘗試各種措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湧現出一大批的改革家 思想家。比較也代表性的有 儒道墨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