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職大小怎麼排啊,古代官職大小的排列?

時間 2022-01-03 03:21:26

1樓:匿名使用者

等級與管理許可權: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丞相(輔佐皇帝的最高政務長官)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讚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2樓:匿名使用者

三代及秦朝官制簡單

漢代按照俸祿排序,如萬石,二千石

自三國時魏國開始按照九品制度排序(注意不是九品中正制)

3樓:匿名使用者

大哥,古代你也說的太廣了一點吧,要知道古代可是有很多個朝代的,每個朝代的品介又各不相同,你會不會提問啊,專業點行不?

古代官職大小的排列?

4樓:青梅史觀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

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魏晉南北朝時期,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又是中書省、門下省。

隋代演變並確立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

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後來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別行使行政權、軍權、財權。

明代內閣雖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但實際上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相當於前朝的宰相)。

清代康熙設立南書房,於清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兼任軍機大臣,掌握**大權。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公升降等事;

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

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祭祀等事;

兵部,管軍事;

刑部,管司法刑獄;

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有主事等。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併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末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諸貨幣。

此外,**還設有專門機構和**,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相對而言唐朝的官職制度最為完善。

唐朝建立後,合併州郡縣,設立郡和縣。但是唐朝將天下劃分為23個道,分兵駐守。貞觀十三年全國有358州,1551縣。玄宗天寶元年,改州為郡,改刺史為太守。後復稱州。

上州刺史從三品,其下佐官有別駕1人,從四品下,長史1人,從五品上,司馬1人,從五品下,錄事參軍事1人,從七品上,錄事2人,從九品下,此外還有司功、司倉、司戶、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參軍各1人,皆從七品下。

又有市令、丞、文學、醫學博土等;中州刺史正四品上、下州刺史正四品下,其下佐官仿上州,但不全置。別駕(中州不置)、長史、司馬稱為「上佐」,唐制規定,凡刺史缺員或為親王兼領時,上佐可代行州事。

諸曹參軍分掌各州府的軍政、財政、刑法、農田以及戶糧諸事務,稱為「判司」。未設司馬之州,錄事參軍為刺史之佐,處於綜領督察的地位。

州府的判司及縣的簿、尉,雖然職位不高,但一般也是進士及第後的起家之官,若上有**提攜,下有州縣推薦,幾經遷轉就可能入朝為郎官、御史,甚至可以外派為州刺史,直至藩帥,所以唐代一些高階文職人員大多在基層擔任過這類職務。

5樓:智障班班長

清朝官職大小排名: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提督)、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 、 各部院左右侍郎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校尉>千人>隊長>伍長>屯長

擴充套件資料

清朝其他官職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古代官職大小排行

古代官職大小順序簡單一點,古代官職從大到小排列簡單點的

各朝各代官制不同,稱謂有別。不像你設想的那麼簡單。古代官職從大到小排列簡單點的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 從之分,共十八級 丞相 輔佐皇帝的最高政務長官 正一品 文 太師 太傅 太保 大學士 太尉 司徒 司空。武 領侍衛內大臣。從一品 文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各總督 各部院尚書...

明朝官職大小排行,明朝官職按品級排名

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按順序 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 副部長 郎中 司長 主事 等。吏部 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公升遷等。戶部 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禮部 主管國家凶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兵部 管理天下軍政 軍令由五軍都...

各朝代官職大小排序,各朝代的官位和大小順序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 官名 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 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秦設丞相 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 太尉管軍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魏晉南北朝時期...

司空是什麼官職大司空在古代是什麼職位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 司寇 司士 司徒並稱五官,掌水利 營建之事。春秋 戰國時沿置。是周代掌管當時代表最先進科學技術水平的工部的手工業製造 漢朝本無此官,西漢成帝綏和元年 前8年 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性質已與前司空不同。居副丞相之位以協助丞相綜理大政,但仍偏重於執法或糾察,不...

軍隊職位排列順序,中國軍隊官職大小排列順序是什麼?

現軍銜 上將 中將 少將 大校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其中 少尉授予正排職 中尉授予副連職或正連職 上尉授予正連職或副營職 少校授予正營或副團職 中校授予正營 副團 正團 上校授予正團 副師 大校授予副師 正師 副軍 少將授予副軍 正軍 大軍區副職 中將授予正軍 大軍區副職 正職 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