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節氣意義,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時間 2022-08-22 03:26:54

1樓:夙願

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部分節氣已逐步成為大眾歡慶節日,並與民俗相結合,發展為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節日文化。例如冬至節,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吃羊肉等習俗。

至今,我國台灣地區依舊儲存著冬至時節用九層糕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最後,二十四節氣申請世界「非遺」是順應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工程。農曆二十四節氣,是流淌數千年的黃河農耕文明的印記,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型的沉澱,也是人類天文與農耕技術的空前重大成就,更是人類尊重自然走向自由的里程碑。它理應跨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古代創造以及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和藝術,為世界文明注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

早在2006年5月,農曆二十四節氣就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這是一件順天理、應地氣的工程。我們期待二十四節氣申請世界「非遺」早日成功,期待東方智慧型之花的再次綻放。

2樓:匿名使用者

表示一年四季各個季節的氣候變化,這是一種,還有其他別的,可以翻閱這方面的書籍(宜人遊遊戲大廳)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積累和精髓(宜人遊手機版捕魚)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4樓:秒懂星課堂

胡彥斌介紹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5樓:熱心網友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如下: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6樓:愛做夢的比熊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7樓:王瘦瘦

二十四節氣的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分別是:

1、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公升。

2、雨水: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公升,濕度增大,雨水漸多。

3、驚蟄: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以為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這時天氣轉暖,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4、春分:春分恰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天文學上劃定春分為北半球春季的開始,我國大部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5、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均勻氣溫上公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

6、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公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7、立夏:表示春去夏來,行將進入火勢的夏天。此時萬物生長愈加旺盛,欣欣向榮。田間治理日益繁忙。

8、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9、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裡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時。我國南方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10、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陽執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學上劃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11、小暑:這時正值「三伏」的「初伏」,氣候炎熱、蒸悶。在農業生產上,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治理。

12、大暑:這時正值「中伏」,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時期。

13、立秋:我國習慣上作為秋季的開始,預示著天氣轉涼,植物結子,秋收季節即將來臨。但立秋後暑氣並未散盡,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在後頭。

14、處暑:此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15、白露:天氣轉為涼爽,晝夜溫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秋分:秋分與春分這一天一樣,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秋分這天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秋天。

17、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明顯轉涼,早晨和夜間地冷露凝。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秋收秋種。

18、霜降:表示泛博中原地區開始有霜。

19、立冬:為冬季開始的節氣,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20、小雪:十月中,雨下而為冷氣薄,故凝而為雪,這時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

21、大雪:大者盛也,這時而雪盛矣,此時的天氣較前更冷,降雪的次數和量也將增多。

22、冬至:與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時白晝最短,日照物影最長,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天地增長了。

23、小寒:是一年中溫度已到嚴冬的節氣,這時正值「三九」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天寒地凍,進入嚴冬時期。

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相對於小寒來說,標誌著嚴寒的持續和加劇。

七言節氣歌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廿一,下半年逢

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8樓:西紅柿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農曆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係密切的漢族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漢族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的研究價值。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9樓:都子成

二十四節氣是先民智慧型的結晶,是知道農民播種的時刻表,很有科學依據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1]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將一年劃分為春、夏

**二十四節氣

、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的中國人對每一年裡氣候迴圈變化規律的經驗總結,充分體現了中國古老的農耕文化。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公曆的每個月的前乙個叫做 節 後乙個叫做 氣 所以是 十二節 ...

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擴充套件資料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 熱在三伏 又有 秋後一伏 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 一伏 的酷熱天氣。三伏 有初伏 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

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具體日期,二十四節氣名稱及具體日期是什麼

農曆二十四節氣 立春 農曆正月初六 2月3 5日雨水 農曆正月二十一 2月18 20日驚蟄 農曆二月初六 3月5 7日春分 農曆二月二十一 3月20 22日清明 農曆三月初六 4月4 6日穀雨 農曆三月二十一 4月19 21日立夏 農曆四月初六 5月5 7日小滿 農曆四月二十一 5月20 22日芒種...

二十四節氣是哪些,二十四節氣有哪些?

二十四節氣和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是 立春 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 穀雨,立夏 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 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 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 大寒。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 中國人對取名字很慎重。何況是給歲月取名字?那就更加慎重了。二十四節氣的每乙個名字都有充分的考量和由...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為便記憶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為什麼會有二十四節氣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