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輕乎羽,莫之知載什麼意思,福輕乎羽,莫之知載怎樣翻譯?

時間 2022-10-19 00:34:09

1樓:七情保溫杯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的意思是:福慶之事象羽毛那樣輕,想去接受它卻又飛了。

出自較早的一首楚地民間歌謠《楚狂接輿歌》。

原文: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

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譯文:鳳鳥啊,鳳鳥啊(指大道)!怎麼就到了如此德衰禮壞之地步呢?

未來的繁榮不能期待會出現,過去的興旺也沒辦法再追回。天下有道,興隆繁榮是聖人(也指大道,後同)成就之功;天下無道,災連禍結,也是聖人在那裡艱難支撐時日。

正如今日之天下,僅僅能勉強躲避大災大難,福慶之事象羽毛那樣輕,想去接受它卻又飛了;災禍之患比大地還要重,想去躲開它卻怎麼都躲不開。

過去了、過去了!往後就靠僅有的這點德性了;完結了、完結了!在被劃好的軌跡上奔趨!昏暗無光使我看不清,但不妨礙我的前行!曲曲彎彎使我行動不便,但也不會傷害我的雙足!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楚狂接輿歌》,始見於《論語·微子》。後來司馬遷寫《史記》,將其錄入《孔子世家》中,「諫」下增一「兮」字,「追」下增一「也」字。

另外,在《莊子·人間世》中,也有一首同名的歌,系敷衍《論語》中的這一首而成,增至二十八句。「楚狂」,是楚國佯狂的一位隱士;「接輿」,原義為迎著孔子坐的車,並非「楚狂」的名字。

《莊子》中將「接輿」定為楚狂的名字,其實是一種誤解。先秦典籍中提到「楚狂」的著作甚多,《莊子》中除《人間世》外,又見於《逍遙遊》、《應帝王》。又《楊子》、屈原《九章·涉江》等也都涉及。

至晉代,皇甫謐作《高士傳》,始稱其姓陸名通,不見其載籍依據,當係杜撰。

從歌詞大意中不難體察到歌者的出世思想。因為有了這首《接輿歌》,「楚狂」、「接輿」成了後世佯狂避世的乙個典型。

後世文人常自比「楚狂」、「接輿」,以表示自己的隱居不仕或放誕不羈,如:「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高歌一曲垂鞭去,盡日無人識楚狂」(吳融《靈寶縣西測井》),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世隨漁父醉,身效接輿狂」(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等等。

《論語》中說,孔子聽了這首歌,下車去,準備和楚狂交談,楚狂趕快避開,孔子沒有談成。從不同的處世態度來說,兩人即使交談了,也是不可能談到一起去的。

孔子周遊列國,備嘗艱難險阻,道不得行,「累累若喪家之狗」(《史記·孔子世家》)而並不退縮、後悔,正是有鑑於天下無道,希望力挽狂瀾。

正如他所表白的:「天下有道,丘不易也。」(楊伯峻《論語譯註》的譯文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同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

《楚狂接輿歌》主要表現的是抒情主人公楚狂的出世狂者的形象,同時,也讓讀者想見站在他對面的一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與命運抗爭的積極入世的強者形象——孔子。

2樓:羌笛夜舞

莊子說:「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聖人只能保全生命。現在這個時代,僅僅可以避開刑戮。幸福不過像羽毛那樣輕,不知怎樣才可以去承受;禍患重得像大地一樣,不知怎樣才能避免」。

3樓:鳳舞動雲霞

幸福比羽毛還輕,不知道怎麼取得.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怎樣翻譯?

4樓:檢雨楣

幸福比羽毛還輕,而不知道怎麼取得求採納

得之不喜,失之安悲 什麼意思

5樓:紫色學習

晉·葛洪《抱朴子·自敘》得到它不感到欣喜,失去它為什麼悲傷?

補充其他的: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第58章倚:依靠。伏:潛伏。謂禍與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

●以禍為福,孰知其極。

《經法·道法》孰知其極:誰知道它的結局如何。

●禍之至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

《文子·微明》禍和福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於地,莫之知避。

《莊子·人間世》幸福比羽毛還輕,卻不知道怎樣摘取;災禍比大地還沉重,卻不知道怎樣迴避。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公孫丑上》禍害或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大小、輕重、少多、治亂,不可不察,此禍福之門也。

《呂氏春秋·慎勢》要了解和處理好大和小、輕和重、多和少、治和亂這些對立面的關係,因為它們是發生災禍或獲得幸福的途徑。

●譬之若水火,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呂氏春秋·蕩兵》善於運用水與火,就造福社會人生,否則就給社會人生帶來災禍。

●利為害本而福為禍先。

漢·韓嬰《韓詩外傳》利是災害的根源,而福是災禍的先兆。

●福之本,起於憂,而禍起於喜。

漢·韓嬰《韓詩外傳》幸福的本源多起於憂患,而災禍則多起源於得意忘形。

●福之本生於憂而禍起於喜也。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幸福的根源在於憂慮,而災禍的起因是喜樂。

●禍生不德,福有慎機。

漢·崔琦《外戚箴》德:道德。慎:謹。

●智者舉事,因禍為福,轉敗為功。

《史記·蘇秦張儀列傳》明智的人辦事情,往往將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從失敗中轉變為勝利。

●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

《史記·孔子世家》有修養的人,災禍來臨不害怕,幸福來臨不驚喜。

●禍不妄至,福不徒來。

《史記·龜策傳》災禍不會無緣無故降臨,幸福也不會白白地走來。

●存亡禍福,其要在身。

漢·劉向《說苑·敬慎》生存和滅亡,禍和福,人是可以掌握(主宰)的。

●福者禍之門也。是者非之尊也。

漢·劉向《說苑·談叢》尊:當作「導」。福是禍的原因,正確是謬誤的先導。

●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淮南子·人間訓》極:盡。福變為禍,禍變為福,相互轉化沒有窮盡,很難測料的。

●積愛成福,積怨則禍。

《淮南子·人間訓》仁愛積聚多了就成為福,怨恨積聚多了就變成禍。

●惟不求利者為無害,惟不求福者為無禍。

《淮南子·詮言訓》惟:只有。謂自己不去追求財利和福份,就不會因此要招來禍害。

●禍中有福也。

《淮南子》災禍中包含著福的因素。

●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相鄰。

《淮南子·人間訓》禍與福、利與害彼此之間相互緊密聯絡的。

●福莫大於無禍,利莫美於不喪。

《淮南子·詮言訓》沒有禍就是最大的福,不喪失什麼就是最大的利。

●福由己發,禍由己生。

《淮南子·謬稱訓》禍與福的獲得,均在於自己。

●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淮南子·原道訓》溺:淹沒。善於游泳的人往往會淹死,善於騎馬的人往往會摔傷,原因是各有所恃,結果反而招來不幸。比喻倚恃己長而粗心大意,會招來災禍。

●利害之道,禍福無門,不可求而得也。

《淮南子·覽冥訓》無門:無一定的來路。說明禍和福的到來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

●貞脆由人,禍福無門。

晉·陶淵明《榮木一首》門:門限,引申為拘限。貞剛或脆弱均由於人所決定,災禍或幸福沒有一定的拘限。

●福不虛至,禍不易來。

晉·陶淵明《命子》福和禍都不是無緣無故地來臨的。

●得之不喜,失之安悲?

晉·葛洪《抱朴子·自敘》得到它不感到欣喜,失去它為什麼悲傷?

●甘心於履危,未必逢禍;縱意於處安,不必全福。

南朝·宋·劉彧

最後一段【共2段~避免斷頁,擷取稍長】

劉彧《答王景文手詔》履危:經受危險。履,踩在上面,走過。處安:過著安逸的生活。謂情願去冒險不一定遇禍,無節制地過逸樂的生活,不一定就是幸福。

●順者福之門,逆者禍之府。

北朝·北齊·劉晝《劉子·思順》順乎規律是得福的門徑,違反規律是招禍的溫床。

●福來有由,禍來有漸。

《三國志·吳書·孫奮傳》福的到來有一定的原因,禍的到來有乙個逐步形成的過程。

●祿無常家,福無定門。

晉·摯虞《門銘》言福祿都沒有不變的定數。

●禍福相倚,吉凶同域,惟人所召,安不可思?

唐·吳兢《貞觀政要·刑法》惟人所召:只有本人自己招來。安不可思:哪能不好好地思考?

●哀樂不同而不遠,吉凶相反而相襲。

唐·王勃《平台秘略贊十首·規諷九》哀與樂雖然不同,但兩者有聯絡;吉與兇雖然相反,但兩者會相因襲。

●功者自功,禍者自禍。

唐·柳宗元《天說》謂有功的人是自己建立的,有災的人是自己招來的。

●福兮可以善取,禍兮可以惡召。

唐·劉禹錫《天論·上篇》幸福是以正確的途徑而取得,災禍是以錯誤的手段而招來。

●憂喜塞翁馬,得失楚人弓。

唐·孫華《閒居寫懷十首》塞翁馬:即塞翁失馬故事,禍福難知。楚人弓:

楚共王出遊獵,失掉弓箭,還說:「你們不必找尋了,拾到的反正是楚國的人。」比喻人的禍福、憂喜可以相互轉換,壞事可以變為好事。

●禍福之來,皆其自取。

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災禍或幸福是由自己招來的。

●福者禍之先也,利者害之始也。

宋·崔敦禮《芻言》幸福是災禍的先聲,有利是有害的開始。

●功成,非成於成功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宋·蘇洵《管仲論》謂禍患並非突然降臨,它必然有乙個萌發的過程。

●轉禍為福。

元·曾先之《十八史略》把禍患轉變為幸福。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元·《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雜劇》人的災禍、幸福好象天氣一樣變化無常,難以預料。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明·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第36回好事不會幾件一齊降臨,不幸的事卻一塊兒來。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明·洪自誠《菜根譚》福就福在少管閒事,禍就禍在過多胡思亂想。

●福無雙至猶難捨,禍不單行卻是真。

元·高明《琵琶記·糟糠自厭》福無雙至:幸運的事往往不會連續到來。禍不單行:災禍降臨往往不止一次。謂福祉不易連續有,禍患卻是不斷生。

●吃虧是福。

清·鄭燮《書法題字》這是鄭板橋名言,下面還有幾句注釋的話:「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福至心靈,禍來神昧。

清·翟灝《通俗編》有福使人頭腦清醒,禍來使人心神不定。

●虧人是禍,饒人是福。

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欺負人其實是禍,寬恕人其實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