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依據什麼劃分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

時間 2022-04-18 06:35:39

1樓:延溫

二十四節氣依據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2樓:匿名使用者

是依據時間來劃分的。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

3樓:nccr的文庫

中國農曆是採用干支紀年法,根據月亮的變化制定的曆法,農曆一年最長是385天,最短是353天。而且閏月多,很多季節都錯亂了,所以用農曆去指導農業生產可能錯過了春耕秋收的季節。於是古人根據每年的季節特點,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與現在的公曆幾乎是一致的,如2月4日立春,4月5日清明,12月22日冬至, 其中冬至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夏至是白天最長,夜晚最短,春分秋分是白天夜晚一樣長。

我們知道,地球是繞太陽旋轉的,有近日點與遠日點,但是季節卻不是根據近日遠日點來確定的,也就是說,夏天不是因為地球離太陽近就成夏天了,地球上是一年四季同時存在的,季節和太陽直射角度有關,南半球夏天的時候,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夏天的時候,南半球是冬天。中國地域廣闊,從南到北,季節也是不同的,如三月,南方已經春暖花開了,北方可能還是冰天雪地,那麼這個節氣是按什麼來分的呢?根據日長來計算,既然冬至是12月22日,夏至是6月22日,冬至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夏至是直射北回歸線,既北緯23°26′28〃44,所以,二十四節氣是按北回歸線來劃分的。

如果二十四節氣拿到南半球去使用,就是節氣錯亂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是按照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詳情如下:

第一類是反映季節的。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第二類是反映氣候特徵的。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第三類是反映物候現象的。小滿、芒種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向天地萬物通報春回大地的資訊。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是按照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詳情如下:

第一類是反映季節的。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第二類是反映氣候特徵的。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第三類是反映物候現象的。小滿、芒種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向天地萬物通報春回大地的資訊。

5樓:匿名使用者

是根據太陽直射地球的緯度來劃分的,比如夏至就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那一時刻。

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啊?

6樓:宋長逸衷壽

我國傳統的曆法把黃道按太陽黃經等分為二十四個弧段,每隔16°為一氣,共計二十四氣。全年(回歸年)相應地分為二十四個時段。稱為二十四節氣。

由春分點黃經0°算起,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便成為乙個節氣。每個節氣的時間相隔約半個月,分別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節氣、在月中的叫中氣。

也就是說包括立春在內的單數的十二氣叫節氣,雙數的十二氣叫中氣。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30°時叫做乙個節氣的開始。共計;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個節氣。

從冬至起,太陽黃經每增加30°時叫做乙個中氣的開始。共計: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十二個中氣。

每乙個節氣開始的日期在陽曆中幾乎年年不變(最多只有一天的差別)。

我國勞動人民在幾千年的農耕活動中,把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既便於記憶又便於掌握二十四節氣的時間特點。是聰明的創造。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二暑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來七二一,

下半年來八二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僅一天。

除了好記憶好掌握之外,二十四節氣和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有緊密的聯絡。我國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把二十四節氣編成歌,來指導農業生產實踐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直到現在還在應用,也不過時。

雖然,科學技術發展到當代水平,那麼,二十四節氣歌對天候還是有積極地指導意義。

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瀝水幹;

晴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夏至不帶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

白露正割地,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結冰,冬至不行船;

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黃河中下游一帶)。

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7樓:

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劃分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

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乙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公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公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降雨及時而且雨量充足,穀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穀雨節氣就有這樣的涵義。

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依據是( )

8樓:劉松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乙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現在知道選什麼了把...

二十四節氣是按什麼劃分的?

9樓:封望張廖雁露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主要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年裡頭所處的特定位置,這樣來劃分的。一年轉一圈360°,每隔15°就是乙個節氣。

10樓:晨曦占星師

回答親,您好,我是晨曦占星師,您的問題由我來為您回答,正在為整理答案,內容需要打字,可以需要點時間,最遲,1到5分鐘會為您解答,

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

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乙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更多4條

二十四節氣是誰制定的,又是按什麼劃分的?

11樓:滿意請採納喲

二十四節氣(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乙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中氣和12個節氣,一一相間。

劃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乙個氣叫「節氣」,後乙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布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乙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的中國人對每一年裡氣候迴圈變化規律的經驗總結,充分體現了中國古老的農耕文化。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公曆的每個月的前乙個叫做 節 後乙個叫做 氣 所以是 十二節 ...

為什麼二十四節氣按陽曆來劃分,二十四節氣按照陽曆劃分還是按照陰曆劃分?

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 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西元前1...

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擴充套件資料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 熱在三伏 又有 秋後一伏 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 一伏 的酷熱天氣。三伏 有初伏 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為便記憶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為什麼會有二十四節氣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曆中...

二十四節氣是哪些,二十四節氣有哪些?

二十四節氣和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是 立春 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 穀雨,立夏 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 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 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 大寒。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 中國人對取名字很慎重。何況是給歲月取名字?那就更加慎重了。二十四節氣的每乙個名字都有充分的考量和由...